查看原文
其他

上外@进博会 | 制证车间里也有强国一代

青春上外 2019-11-09


9月13日起,上海外国语大学12名长期志愿者培训后即刻正式上岗。从上岗到进博会开幕仅剩50余天,这五十天内12名志愿者需要配合进博会制证中心完成60万张各类证件的数据整理、证件打印、库存保管等工作。每一个志愿者从上岗位第一天起,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每天天刚亮我们就从学校出发,深夜才赶回寝室,匆匆入眠,充实而又忙碌。” 这就是席明洁对于上外注册及证件管理中心志愿服务团队的日常写照。


“第一次在车间工作,经常加班到晚上十点。没听到一个人叫苦喊累”,樊博同学说。


进博会吉祥物


12名志愿者从松江校区往返制证中心,路上往返学校时间就要超过3小时,每天工作时间都是8小时以上。男生们都被分配在车间工作,经常要加班到晚上十点。为了保障在进博会开幕前所有证件可以按时完成,志愿者们牺牲了自己周末时间,甚至是中秋假期,全力保障好进博会的顺利召开。


“在志愿工作中,最欣喜的是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和志愿者文化在不同人群中产生的奇妙反映。在集体中,你在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的速度长大着。”志愿者赵千慧说出的是所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志愿者经历成长后的共同心声。


进博会的一枚重要螺丝钉


作为证件注册团队中的一分子,葛学政为进博会奉献了自己的汗水,这段经历对于他而言也无疑是宝贵的。


“我们的制证工作是进博会安保的第一道屏障,可以说,没有这份工作,进博会就无法举办。”葛学政如是说。在进博会庞大的组织筹备体系中,他直接参与六十万张证件的制作,负责审查证件信息是否一致,这是制证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他来说,车间工作是文科生的新奇体验,更是一次巨大挑战。由于时间紧迫,葛学政和同事们每天早九晚十的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最终,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到现在为止,制证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对于自己的工作,葛学政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的工作是维护进博会有序进行的底线,一切的活动都是在充分筹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就像进博会这个盛大展会中一枚重要的螺丝钉,有了他的努力,这个庞大的机器才能完美运转。


“进博会是一场国际规模的盛会,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渴望与外界交流的愿景。”葛学政这样理解进博会。这场宏大的外交活动,也为他今后在外交部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心怀祖国 放眼世界


与大多数为工作还是考研苦恼的同学不同,葛学政已通过外交部遴选,毕业后将进入外交部工作。谈及想进入外交部的初衷,他带着笑意说:“在外交部工作是我进入大学后想到的第一个职业,可以说,这是我的最初理想吧。”从前的他,认为外交部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大二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参加了多语种人才遴选考试。凭借自己丰厚的的知识积淀和平和的心态,他顺利通过了考试,即将进入外交部,开启广阔的新旅程。


这并不是葛学政第一次与国际接触。大三时,他被选派至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留学一年。谈及留学体验,他说:“在国外留学,‘学’字就要换一种方式理解。我们获得知识的地方不仅仅在学校,小巷、路牌、水果摊阿姨……一切都是我的老师。”对于异国文化的差异和冲击,葛学政认为,最重要的是尊重。“来到异国,我们要尊重不同的习俗、尊重不同的信仰,要融入当地,了解风土人情。”他也建议学弟学妹,在大学期间,要尽可能出国开拓眼界,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并以之鞭策自己前进。



与世界接轨的他,认为我们不仅应放眼世界,更要做到心怀祖国。对于中国情怀,葛学政有着自己的坚守。“作为中国公民,对国家的蓬勃发展、融入国际潮流的巨大进步,我们应该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同时他也认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对于祖国和社会的发展应心怀强烈的责任感。“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责任。而我在外交部,我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以后不论去哪个国家,我都要忠实履行我的职责,为当地的侨胞保驾护航。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向世界呈现中国的新形象。”心怀祖国、放眼世界,葛学政一直在坚守、在付出、在眺望。


光芒之下 上外之畔


从校派摩洛哥异国留学,到成为第一批进博会高校志愿者,到校派摩洛哥异国留学;从顺利通过外交部遴选,到参加北大中东论坛大会……耀眼的光芒背后,是无数长夜的挑灯。自从当四年前的他第一次走进上外,这个梦想启航的地方时,他便感受到一个全新、开放的世界。“在这里,我遇到有趣的人,有趣的活动,有趣的社团。”这里有无数的可能,但是,葛学政没有迷失在道路上,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大二整整一年,葛学政全力为阿拉伯语专业四级、外交部选拔考试做准备。


“我感谢自己选择了阿拉伯语,阿拉伯语也选择了我;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做,为了谁而做。”目标清晰,坚持如一,葛学政就这样一砖一石建立起通往理想的天桥。是这些默默的奋斗、无声的坚持,造就了如今的光芒。谈及此,葛学政说,要感谢上外带给自己的收获和快乐。“每一年都有不同的经历,我…真的很舍不得上外。”在这里他感受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心态的转变,身在异国的体验,也提升了自己的很多能力。“想再读两年”,他笑着说。


启航之时 临别之语


即将离开上外校园的他,对学弟学妹们有一些话想说。 “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取决于你自己。外部的环境是其次。“别人贴的标签,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自己。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不要轻易地放弃,哪怕专业不合你胃口,试一下,试一下总没错。


在采访的尾声,他向我们分享了今年在北大中东论坛上的一次经历。一名北外的学生向他说:“我一直觉得你们上外的人都好时髦。“葛学政说,“时髦”这个标签其实很好。“因为我们在上海,因为我们是上外人。”这是一个表示与时代接轨、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词。而我们也的确,在与国际、时代接轨。我觉得很自豪,他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